
一、農村社區污水處理設備操作流程:
1、調試人員先要翻開進水閥門、出水閥門,啟動設備進水提升水泵,將調理池的污水保送到污水處理設備中。
2、初次運用及調試的設備,當水位到達設備 1/2 高度時中止水泵進水,翻開風機進水閥,開啟風機,緩緩翻開風機出風閥,向接觸氧化池內曝氣 48 小時后再啟動進水提升水泵將污水參加至設備 3/4 處,再向池內曝氣24小時。
3、用手觸摸填料能否有粘狀感,同時察看水體微生物生長狀況,直至填料上生長出一層橙黃色生物膜,方可連續向設備保送污水,水量應逐漸增加至設計水量。
4、定時察看水中微生物生長狀況,發現異常應及時控制進水水量加以調整。
5、要察看二沉池水流流態,出水堰集水必需平均,普通每隔 24 小時必需排泥一次,排泥時翻開排泥電磁閥,應用氣提方式將生活污水處理設備二沉池內的污泥提升至污泥池。
6、生活污水處理設備一體化依據需求在消毒池內參加消毒劑,二沉池來水經過消毒劑加藥罐,藥劑局部溶解,到達消毒的目的。經處理過的水在清水箱內停留約0.5小時后,就到達了排放請求,能夠向外界受水體排放。
7、生活污水處理設備一體化調試完畢并正常運轉后,系統即可進入自動運轉?,F場將水泵、風機的操作切換在自動運轉狀態,由于電氣操作控制柜是應用PLC 自動控制程序, 在設備出廠前就曾經加以了程序編制,運轉時不用另行設置。
8、用戶應不定期對出水水質依照環保排放請求停止檢測,以保證污水處理設備正常運轉。
二、農村社區污水處理設備的處理原理:
農村社區污水處理設備中的AO生物處理工藝,其工作原理是在1級,由于污水有機物濃度很高,微生物處于缺氧狀態,它們將污水中的有機氮轉化分解成NH3-N,利用有機碳源作為電子供體,將NO2-N、NO3-N轉換成N2,還利用部分有機碳源和NH3-N合成新的細胞物質。
在A級,由于污水有機物濃度很高,微生物處于缺氧狀態,此時微生物為兼性微生物,它們將污水中的有機氮轉化分解成NH3-N,同時利用有機碳源作為電子供體,將NO2-N、NO3-N轉換成N2,而且還利用部分有機碳源和NH3-N合成新的細胞物質。所以A級池不僅擁有有面物去除功能,減輕后續好氧池的有機負荷。有利于硝化作用的進行,而且依靠原水中存在的較高濃度有機物,完成反硝化作用,終消除氮的富營養化污染。
在O級,由于有機物濃度已大幅度降低,但污水處理設備仍有一些量的有機物及較高NH3-N存在。為了使有機物得到進一步氧化分解,同時在碳化作用完成情況下,硝化作用能順利進行。在O級設置有機負荷較低的好氧生物接觸氧化池,在O級池中主要存在好氧微生物及自氧型細菌,其中好氧微生物將有機物分解成CO2和H2O,自氧細菌利用有機物分解產生的無機碳或空氣中的CO2作為營養源,將污水中的NO2-N、NO3——NO級池的出水流到A級池,為A級池提供電子接受體,通過反硝化作用終消除氮污染。
三、農村社區污水處理設備的執行標準:
《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雜用水水質》(GB/T18920-2002);
《污水綜合排放標準》(GB8978-1996)一級標準
《環境空氣質量標準》(GB3095-1996)中一級標準
《聲環境執行標準》(GB3096-2008)中2類標準
《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》(GB3838-2002)中三類標準
《建筑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》(GB12523-2011)
四、農村社區污水處理設備的處理流程:
(1)預處理:污水的預處理是整個系統能否有效運行的關鍵。污水中含有大量易腐化的有機物,必須在進入處理系統前加以攔截,以防止懸浮固體有機質腐化成為溶解性有機質,導致污水COD、BOD5濃度升高。常用的預處理方法很多,主要包括:調節、隔油等??紤]到本工程的水量及水質特點,預處理工藝采用格柵、綜合調節相結合的工藝。
(2)二級處理(水解酸化):污水中有些物質難以被一般的好氧菌直接利用,其生物降解過程中一般是先通過酶的作用分解成氨基酸、碳水化合物等小分子有機物,然后方可被好氧菌直接利用。其主要的優勢在于能夠去除較多的有機物、降解分子量大和碳鏈較長的物質、提高進水的可生化性,同時由于其不進入產甲烷階段,對環境條件的要求較低,能夠抵抗一定的水質和水量的沖擊負荷,同時水解酸化反應在厭氧和缺氧條件下都能夠發生,對反應池的結構形式要求較低。
(3)生化處理:接觸氧化法是一種好氧生物膜法工藝,微生物以生物膜形式及懸浮態生長于水中,因此它兼具活性污泥及生物濾池二者的特點。池內設置立體彈性填料和曝氣管路系統,并于曝氣管路系統上安裝微孔曝氣器。彈性填料由拉毛的PP材質的絲條和絞繩制成,呈圓形毛刷狀,比表面積大,能附著大量的微生物膜。該填料掛膜快,脫膜容易,運行時絲條對空氣泡能起到極好的切割作用,使大氣泡切割成小氣泡,可增加氣液接觸面積,促進氧的傳遞,從而提高處理效果。